乌江榨菜
首页
新闻资讯
集团概况
榨菜文化
品牌产品
投资者关系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Enterprise dynamics
更多>>
05
2015-02
神十航天员们最青睐榨菜

(来源:南方周末)最受航天员们青睐的菜是什么?结果出乎意料,竟然是榨菜。 当广州人每天早晨开始喝早茶的时候,会想到过航天员在天上喝早茶的情景吗? 不错。神十上的第一餐也是茶,是一种清淡的、去油腻的复水茶饮料。当然,这是在状态较好的情况下,如果在工作中感到疲劳,神十的航天员将第一次喝到抗疲劳 的饮料。 在太空,饮食是一门很严谨的科学,要尽量避免脂肪含量高的食品。从神五到神十,技术的进步让中国航天员越来越有口福,航天食谱在悄然推陈出新。 昨天是端午节,即使身在太空,3名航天员也能吃上香甜的豆沙粽。送上太空的一个个银灰色袋子里,除了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中式菜品,还新增了草莓、苹果、 香蕉、水蜜桃等水果,为了便于保存,在低温下去掉水分,加工成冻干水果。 这些花样繁多的食谱背后,总会有许多值得怀念的人间烟火。 味蕾和记忆 神十继承了前辈们的“中国味道”,食谱包括鱼香肉丝、松仁玉米、木须肉、黑椒牛柳、什锦炒饭、柠檬茶…… 正如学会使用火并享用熟食,是原始社会变革的一座里程碑,同样,没有加热食品,就不算开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生活。 “如果是在地面,红烧肉更对(符合)我胃口,但那东西在太空不加热不好吃,八宝饭吃起来会觉得反生。”按照今天的技术进步回望十年前,杨利伟的神五之行, 像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在二十多小时的太空旅行中,他只吃过一点即食食品,饮食起居都在返回舱进行,而不是在轨道舱。 如今,十年弹指一挥间,神十继承了前辈们的“中国味道”,食谱包括鱼香肉丝、松仁玉米、木须肉、黑椒牛柳、什锦炒饭、柠檬茶……更大的改进来自加热器,对 神舟十号航天员而言,吃热食不再是奢望。 这是一份迟来的“热腾腾”。 早在2005年10月,神六飞船就已配备食品加热器,但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却不敢加热过多的食物——航天器的能源非常宝贵,往往被优先用于其它科研项 目。 2008年秋天,搭载神七飞船的景海鹏等三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太空热餐。然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只加热过一餐,而且是一个人的分量三个人分 享。 神九的飞行时间长达13天,热熟食的重要性愈发明晰。 中国的航天科研人员一直期待,当航天员把美味放入嘴中那一刻,是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 这一次他们做到了,归来后,刘洋依旧留恋太空中品尝到的麻辣牛肉,“还有一些糖块也非常好吃,酸酸甜甜的。”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得益于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三名神九航天员反馈的信息,神十食谱的制定,更为科学合理,从麻辣牛肉到腌制咸菜,神十飞船配备有88种食品之多。在地面上,神 十航天员也多次演练吃的技巧。 2013年春天,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里,负责营养与医学的科研人员分为两批先后进入地面模拟飞行舱,做了为期13天和15天的两次食品试验。其间,执 行神十任务的三名航天员也逐个品尝航天食品。不仅如此,刘洋等神九航天员也加入到这项美食体验之中,这是对味蕾和记忆的双重挑战,航天员要描述出这些食品 在天上与地面上的口味差异。 再有营养的食谱,勾不起航天员的食欲也是白搭。 为防止饮食单一,让航天员产生厌食现象,神十的食谱周期为四天,也就是说,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时,四天内 不会吃到重样的食品。随着发射的日子渐渐临近,神十航天员为及早适应天上的生活,曾连续四天,一日三餐集中食用航天食谱。 1.0,2.0,3.0,食谱版本都是几经修正,采纳航天员的反馈意见,反复试验测试,最终上天的食谱已是n.0版本。这是一个很严谨的过程,最为忙碌的 是科研人员,他们要对航天员的体重、尿液、血液等进行检查,分析食谱的优劣,最终确定上天的食谱。 在航天城的一项调查问卷中,最受航天员们青睐的菜是什么?结果出乎意料,竟然是榨菜。食谱会兼顾航天员的个人口味,并根据男女性别特点有所区别。当然,这 并不意味着,航天员可以自选食谱。据航天食品专家介绍,神九任务基本上男女食谱都一样,这次神十会有所差异。 神九任务时,破天荒地推出了七大类、七十余种食品。一年后,仅有十多种食品得以保留,神十的食品种类已扩展到88种之多。 中国航天食品的研制,要为未来的空间站建设而从长计议,太空的食品,也是人类探索太空计划的一部分。 嘴角潜伏风险 食品残渣一旦进入航天员的呼吸道、耳鼻和眼睛等器官,在微重力环境下,很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 “主食:什锦炒饭。副食:干烧杏鲍菇、雪菜肉丝、榨菜、叉烧酱。饮料:浓香奶茶。”2012年6月20日,这是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三位神九航天员享用的第 一顿太空早餐。 张嘴吃饭,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动作,这是地面上,航天员却要反复演练。 “如果有水珠在饮水时不小心跑出来,它也不会洒落,而是在空中飘浮,可以把液体做成长条、圆环等各种形状,如果不给它外力,它会在自身张力作用下形成一个 非常圆的球。”对于天上生活的描述,中国首位太空人杨利伟颇具艺术美感。 然而,如果航天食品打开以后散了或者四处飞舞,这是个很危险的举动。食品残渣一旦进入航天员的呼吸道、耳鼻和眼睛等器官,在微重力环境下,很可能造成致命 的伤害。饮水时,航天员也要小心溜出来的水珠,进入仪表仪器会导致短路等故障。 正因为担忧碎屑带来的伤害,在人类进入太空的初期,航天员采取的都是“嘴对嘴”的进食方式,把液体或半固体的食品装在类似牙膏管的容器内,进食时,航天员 通过一根导管将食品直接挤入口腔,这种食品的味道可想而知。 不过,为了降服这些调皮的碎屑、水珠,神十生活舱内设有“捕捉器”,犹如童话中万能的伏魔瓶,能够及时把飞舞的精灵抓回来。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东方一号”飞船进入太空,航天员加加林的任务之一就是进食试验。当时,航天专家担心,在失重状态下吞咽不仅很困难,食物还 会卡在喉咙处,进而危及性命。 今天看来,这似乎显得杞人忧天,但太空就餐依旧要讲究技巧。杨利伟就竭力避免“煮熟的鸭子飞了”和送到嘴边的肉吃不着,“吃东西都得闭着嘴,因为失重,所 有东西都会飘,嘴里的食物也随时可能飘出来”。 2003年,神五飞行恰逢中秋节,在吃特制的月饼时,杨利伟还发明了一个小游戏,把小月饼一个个扔起来,让它们漂浮着,排成一列,之后按顺序逐个吃掉。 仅仅依靠乐趣,不足以提振航天员的食欲,航天员置身其中的不是天堂,而是一个充满噪声、振动、辐射、失去了大气层保护的环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发现,在失重环境中,由于体液上涌,鼻腔充血,唾液分泌也会发生变化,这直接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同时,肌肉萎缩、骨质丢失、航天 性贫血和肠道微生态紊乱。在进入航天器的头几天里,空间运动病发病率高达40%,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食欲下降或丧失。 技术在不断进步,太空就餐的物理风险逐渐弱化,配合温暖的“老味道”逐渐进入菜谱,新的风险又随之来临,这被业界称为航天食品的“卫生安全”。 中国航天员中心“从未指定过任何航天食品” 转基因食品自然也被各国排斥在航天食品名录之外。 航天的使命是探索未知的世界,航天食品走的却是相反的逻辑——拒绝一切不确定性的因素:农药残留以及抗生素等是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转基因食品、外资企业 的产品一概不会进入这份采购名录。 当下,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吃顿放心饭”,成为很多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太空也不例外。 航天食品专家很苦恼:航天食品的采购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在“最后一方净土”的南极,都能在企鹅体内发现“敌敌畏”等农药残留。 在食品安全频亮红灯之时,航天食品的采购更为严苛。在采购过程中,农药兽药残留、致病菌、有害毒素……一概被排斥在航天城的大门之外,骨、刺等不可使用部 分绝不能进入航天食品。 以牛奶为例,在中国北方某地的一片牧场上,从几十头奶牛中,选出的几头“航天牛”显得精神十足、皮毛光亮,一个月前它们就被隔离饲养,这样有足够的时间让 奶牛把体内潜在的毒素充分分解排泄。 航天员食用牛奶必须经过养殖基地卫生人员、发射中心防疫部门、航天员中心医监医保部门的三级把关,确保牛奶的比重、酸碱度、蛋白含量都符合标准,才能供应 给航天员。 同样,航天员食用的鱼也来自一片天然的水域。据报道,这里不会有燃油船只的污染,鲤鱼、草鱼、鲢鱼等鱼种完全是自然生长,食用草籽,不会投放任何人工饲 料,捕捞出水后,这些鱼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 雅鲁藏布江谷地被认为是为数不多远离污染的净土,然而,这里地处高海拔地区却出产不了多少食品。航天食品的采购,注定必须走社会化的采购之路。 “想从一家企业购买几十公斤食品原料,通常会先买来一点进行测试,符合标准,才会大批量地采购。”一位营养与食品卫生专家介绍。 不过,这一切都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企业本身也不会被告知,它们的产品将被用作航天食品。 历经十多年的反复筛选、分析、测试,航天城的食品部门已形成了一份“航天食品原材料供应商名录”。为确保万无一失,这项名录随时处于更新和淘汰之中。自 然,这份名录也是保密的,中国航天员中心坦承“从未指定过任何航天食品”。 “让航天员像在地面一样饮食” 科研人员希望那些特殊包装的中国菜肴,能刺激航天员像一个普通人那样怀念人间的烟火。 神十的食品种类,为何要扩展到88种之多? 多位航天营养与食品专家表示,这是“要让航天员像在地面上一样饮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专家的目标显然是更遥远的梦想——星际旅行。 美味往往与团聚相遇,这是中国人对吃所富含的特有文化内涵之一。 受到运载火箭推力的限制,航天器的载重和空间是有限的,这注定航天食品是按克计算,而体积则按立方厘米来统计。“如发现胀袋请勿食用”,航天食品包装上不 会标明这一条,航天器上不可能储存更多的食品。 水必不可少,使用量也最大。神十飞船里设有水箱,航天员饮用时可以直接从中取水。 航天营养与食品科研的挑战,还来自模拟失重环境的难度。迄今,最专业的试验来自美国航天生物医学研究所Smith小组,他们对11名航天员(9男2女)进 行了系统的营养状态评价,获得了对长期飞行航天员营养评价最全面的数据。 在中国,更为经济可行的模式是动物试验。因此,大鼠成为实验室里的常客——它们的尾巴被吊起来,头向下,前肢着地,与地面呈30度角,这可以一定程度上模 拟出太空失重状态。当然,使用飞机做抛物线飞行也能够产生数十秒的失重状态,成本不但高昂,而且只适合研究即刻的生理反应。 中国实现载人航天是在2003年秋天,鲜为人知的是,对航天营养与食品的研究却可以追溯到1968年4月。当时,受美苏太空竞赛的刺激,中国宇宙医学研究 所悄悄成立。其间,该所较成功的科研项目是对一只小老鼠的试验:在一个狭小的生物舱内,这只老鼠成功存活了好多天,最终因为供气阀门堵塞,试验老鼠死掉。 中国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以举国之力攻关载人航天技术,上海益民食品厂就曾承担过不少航天食品科研项目。时至今日,在中国农业 大学依旧保留着一排古色古香的建筑,那是当年建设起来的航天食品实验室,很多设备至今仍在使用之中。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也对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倾注了心血。据钱学森传记透露,他不仅亲自到宇宙医学研究所讲学,还亲自邀请运动员培训人员前来讲课,这些 职业被认为与航天员的培训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真正意义上对航天食品的大规模研究始于“921”项目。1992年,中央正式批准代号为“921”的载人航天工程项目。在此后的三年间,中国航天中心食品 与营养研究室开始大批招人,三年内就招了四五百名大学生和研究生。 一名业内人士介绍,中国航天工程大致分为三步走,把航天员安全送入近地轨道并返回地面是第一步,这已在神五、神六中实现目标。当前,正处于第二步第一阶段 的尾期,也就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限制,完成飞行器交会对接。未来的目标是建立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科学饮食,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 6月12日,正好是端午节,在神十轨道舱内,女航天员王亚平吃完粽子后,向摄像头展示粽叶,男航天员张晓光则将这一景象摄入镜头。那些特殊包装的中国饮 食,已经超越了每一种食材的生长季节、营养价值,科研人员希望那些特制的美味,刺激航天员像一个普通人那样怀念人间的烟火。

查看
05
2015-02
日本专家来我司传经送宝

2005年9月6日至9月12日,日本专家佐藤正忠先生应邀到我司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指导,在这期间我司聘请了西南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曾经留学日本的蒋和体 教授和贺稚非教授担任翻译工作,使得这次技术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 佐藤正忠先生参观了我司李渡工业园区榨菜历史文化陈列馆,充氮包装全自动生产线,技术中心实验室,品尝了我司的榨菜产品,并到现场指导出口产品味型调试。 我司技术人员就生产和科研活动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与佐藤正忠先生进行了咨询,佐藤正忠先生分析后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公司还邀请佐藤正忠先生对我 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太极大酒店进行了为期1天的培训,介绍了日本酱腌菜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食品卫生管理状况,并列举了近年来日本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 故,分析了导致事故发生的原由,提出了食品企业应该如何注意卫生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此次技术交流,公司获得许多宝贵的意见,这将有利于攻克制约我司发展的技术难题,促进我司不断发展壮大。 技术中心 李瑞

查看
05
2015-02
重庆科技顾问团专家为我司发展支招

(总经办 丁琳)9月15日下午,重庆市科技顾问团农业组的部分专家在市农办、市政府顾问团办公室的牵线搭桥和盛邀下,来到我司召开“农产品加工咨询调研 会”,为我司更快、更好的发展解疑、支招。 重庆市科技顾问团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决策咨询机构,受聘顾问团的顾问均为相关领域资深专家,集团公司周总也于今年5月光荣受聘 为第二届科技顾问团农业组专家顾问。 本次农业组顾问团是在市农办副主任、农业组组长刘启明的带领下,本着为企业发展出主意、解疑问、指方向的目的莅临我司的,他们中有西南大学教授、博导张家 骅、西南大学副书记、教授、博导张耀光、市农科所所长、研究员苟小红、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王钊、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主任、教授夏玉 先、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李正国、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阚建全、西南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所长、教授李加纳等重庆市农业方面的知名专 家。 副区长孔军、重庆市科委、市政府顾问团办公室副处长于明政等相关领导也参加了座谈。 在座谈会上,各位专家纷纷发言,不吝赐教。如,苟小红教授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研发;阚建全教授认为我司已基本解决榨菜成品加工的自动化,但还 需要进一步研究半成品加工的问题;王钊教授希望我们能提升榨菜的文化含量,把销售产品变为销售文化;李正国教授则呼吁政府严格控制弱小、落后企业的市场准 入,给我们这种正规企业净化市场环境;张家骅教授建议我们在广告宣传中突出生产线自动化,产品干净卫生的卖点……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经过重庆市科技顾问团的专家指点迷津,使公司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受益非浅,茅塞顿开,相信定会为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拓宽思路、指明 方向。

查看
05
2015-02
公司八月货款回笼、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公司八月货款回笼、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销售财务科 韦永生)随着我司产品销售旺季的到来,经过广大营销将士的努力拼搏,8月份公司当月回款首次突破4000万元大关,达到4264万元,再次 刷新了我司的在2004年12月创造的3577万元的当月回款的历吏最高记录。近几年来,我司的最高当月回款每年均有较大的增长,其中:2002年最高记 录为12月份的1863万元,2003年为12月份的2675万元,2004年12月的3577万元。我们相信,随着公司品牌的进一步强化和公司全体职工 的努力,8月份的回款记录将有可能在今年再次被刷新! (计划科 甘德裕)火热八月,销售旺季,销售前线传来好消息:8月公司销量达到7661吨,创单月历史最高,比去年同期多出1500吨,增幅达24%; “三榨”系列产品8月调货1285吨,占了8月销量的22%,新产品已累计销售5720吨,占全年计划的88%。

查看
05
2015-02
周斌全:1年卖13.9亿包榨菜 上市过会却哭了

一包榨菜的售价是8毛至一元钱,一元一包的榨菜,能够赚取的利润是4分钱左右。涪陵榨菜去年的净利润是5574万元,这需要卖掉13.9亿包榨菜,相当于整个中国人手一包。谁有这么大本事卖掉这么多榨菜? 传统、粗放的手工作坊 .李渡,号称涪陵的未来之城。太极集团(600129,股吧)、涪陵卷烟厂等大企业都将搬出老城区,进入李渡新区。   在它们当中,涪陵榨菜“抢占先机”,早早的就将生产车间盖在了这里.大楼很气派,远远闻到榨菜的味道。董事长周斌全个子并不高,穿着西装,提着公文包走在人群里面,他必然是最不会让人记住的那个。但这并不妨碍他的知名度在涪陵的传播,几乎所有涪陵人都知道这个名字。套用当年《新周刊》给陈凯歌做的那个专题来描述就是:“他不在江湖,但江湖上却 有他的传说”。 李波,涪陵龙潭人,他不认识周斌全,但他对周斌全在当地的传说却知之甚详。当地传闻中关于周斌全的描述最著名的有两点,一是胆子大,二就是改变了“榨 菜的做法”.李波说,周斌全在榨菜行业名气很大,原因不是因为这个厂子上市了,是因为他敢出国去买设备来做榨菜。涪陵乡间一直有这样一个榨菜来源的传说,相传清朝道光年间,有个人名叫邱正富,一直居住在忠州(今重庆忠县),家境殷实,天天吃的是鸡鸭鱼肉。但吃久 了以后,致使食欲减退,身体渐渐消瘦。一天夜晚,他迷迷糊糊入睡,见一鹤发童颜老者走来,说他是有福之人,对他说:“涪州包包菜泡菜最能送食,施主何不一 试?” 邱正富南柯一梦醒来,在涪州一间寺庙尝到了长老和尚招待远道香客的斋饭。其中一种是泡菜,颜色青生生的,入口生津,又嫩又脆,特别送食。邱正富于是举 家迁涪,最终活到了93岁。传说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2002年以前,历史悠久的榨菜行业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得看不得”几乎都是传统、粗放的手工作坊,卫生条件低下。2000年1月3日,冬日的涪陵城笼罩着寒气,周斌全面前的,正是这样一家“看不得”的企业。    他看到的是一排排低矮的瓦房,没有明窗净几,只有灰蒙蒙的墙壁。整个涪陵榨菜集团所属的15家企业,都是这样。撤了副厂长“动真格” .榨菜是涪陵的名片。1915年,涪陵“大地牌榨菜”就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理解当地领导的期盼“争取把涪陵榨菜上市”。被调到涪陵榨菜任总经理,是冲着“上市”二字。可是对于一个长期亏损的企业来说,盈利尚且是未知数,何谈上市?更令他恼火的事,这在整个行业和类似行 业来说,都还是空白。他坐在涪陵榨菜厂房的空地上,一夜无眠。“把病医好了,才能甩开步子奔跑吧。”一夜的思考,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治病的难,超出了周斌全的想象:公司的管理混乱不堪,一方面账本显示公司员工向公司的借款高达850万,另一方面公司却连当月员工的200多万工资都 发不出来,眼看着,就要过年了。    2000年2月2日,榨菜集团员工老张又一次从财务办公室出来,他是去打听什么时候能发工资的,但这一次,他的脸上依然挂着失望。这时的老张一肚子 火,他根本不相信这个瘦小肤白的年轻人能为集团带来改变。老张郁闷的时候,周斌全也郁闷着银行刚刚拒绝了这家亏损企业贷款的请求。外部无援,只有寄希望内部。厂子里开大会,周斌全点名要求一位不配合工作的副厂长限期还款。老张说:“当时他直接撤了那个副厂长,那可是副厂长呀,说撤就撤了?我当时就觉得厂子里可能要大变样了。”公司的欠款陆续被还回来,各种各样非议的声音不时传到他的耳朵。他并不予以理会 一个接一个的不眠之夜,周斌全拟出了两条思路,一个是要让行业进入工业化现代化生产,一个是抓企业的管理和销售 厂子里那种懒散过日子的人迎来了最不舒服的日子大家心里在嘀咕,这位“书生一样的年轻人”来真格的了。 “动真格”的结果是:1999年亏损550万的涪陵榨菜集团,在2000年扭亏为盈,盈利了200多万元。   “只懂榨菜,就只做榨菜”.缺钱,困扰过很多生意人。钱多了,有多少人被这样的“幸福”困扰过?周斌全就有。三峡175米蓄水,建立在长江边上的榨菜厂将完全淹没,因此,涪陵榨菜集团获得了1.4亿元的移民拆迁补偿资金,加上动态补偿,差不多达到了1.8亿 元。   “横财”怎么用?这成为一个大问题。领导班子会议的讨论热烈异常。周斌全提出要把榨菜生产全自动化、工业化、现代化,遭到了80%以上的反对。那时候,电子信息业开始红火,有人建议把钱投资做手机,做网络。周斌全连问了三个问题。“做手机,做网络,你们有谁懂?”“会搞手机技术的有没有?”“懂手机销售的有没有?”没有一个人回答 “只懂榨菜,就只做榨菜。”说干就干。“要按照日本食品加工的精要求来打造未来的涪陵榨菜,”榨菜集团进行国际招标。他要建新厂房、启用新设备、技术革新,把整个榨菜生产线改造成现代化的 流水线。    面对反对的声音,周斌全“独断”了一回。他坚持换来的成效是:榨菜产能从2000年的2.4万吨上升为6.1万吨,2001年销售额1.5亿 元,2002年销售额2.2亿元。榨菜的流程全部实现工业化和自动化。   “榨菜每天都要吃,每天都要产生消费,要是13亿人都知道涪陵榨菜这个品牌,这是多大的市场。”随后去央视打广告,周斌全想得很简单让更多的人知道涪 陵榨菜。   对于李波乃至涪陵的更多老百姓来说,他们没有想到,每餐下饭的小小一包榨菜,会在新闻联播之后看到它在电视上出现。   上市过会 他哭了    到榨菜集团这么多年,最让周斌全刻骨铭心的,是2010年10月14日,通过证监会评审的那个瞬间。   前一夜,周斌全彻夜未眠。这个48岁的男人,他想起十年前初进涪陵榨菜的情景,破败的厂房,低落的士气,他也不敢想象能把涪陵榨菜带到这里。这就10年了。涪陵榨菜的上市之路,从2008年3月31日开始正式启程。这一年,涪陵榨菜正式改制成立股份制公司。“别人说榨菜的技术含量不高,我不这么认为,传统产业也可以创新,也要现代化发展。只不过要在创新中保留传统氛围。”当天的评审一共有两场。第一场的代表们走出来,表情凝重。周斌全用双手捂了下脸,深呼吸,走了进去。当周斌全走上去,灯光打在他的脸上,他面前的评委们样子逐一模糊,眼泪已经无声地滑下来十年来的努力和重担在这一瞬间,仿佛千军万马涌上心头。“通过资本市场圆榨菜梦,涪陵榨菜人已经做了10年了。”周斌全哽咽了一下,停顿了几秒钟。专家们盯着这个眼看就要哭出来的男人,伙伴们也紧张地盯着他。他深呼吸,稳住情绪,慢慢把公司的整体情况归纳出来,心里觉得像有一块大石头在被搬开,他看到专家们在频频点头。要做榨菜行业的龙头老大. 2010年11月23日。周斌全和涪陵区委书记张鸣一起敲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锣融资5.596亿元的涪陵榨菜正式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榨菜上市,民间的反应像炸开了锅。在李波看来,这个世界太神奇,连每餐吃的小小榨菜,都可以上市。不只是民间,评论界里也是一片惊呼。尽管调侃质疑的声音从未停止,但资本市场却以最直接的方式欢迎这个“新丁”的到来:涪陵榨菜以13.99的价格开盘,收盘时价格高达40.80元,涨 幅最高达到191.64%,因为涨幅过大,盘中被深交所三次临时停牌。“如果把市场占有率提高到25%到30%,这个行业,涪陵榨菜的龙头地位就巩固了”。从募集资金的去向上看,周斌全要把涪陵榨菜做成行业龙头的野心,是早有计划。他兴奋地描绘着他新的榨菜帝国蓝图主车间100亩,另外还规划了办公大楼、榨菜博物馆、技术中心和职工培训学院。工业化的问题已经解决,品牌已经打 响,原材料基地已经铺开,销售模式进一步完善……涪陵榨菜上市,周斌全的资产超过了亿元。同时公司的8位高管都成了千万富翁。    周斌全家楼下开面馆的小老板没有觉得他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有时候他一个人,有时候和老婆一起,到面馆要上一碗小面,一边吃一边笑谈着当天发生的趣事小 面里自然会加上榨菜。他家里有很多种榨菜,煮粥煮面炒菜,他都喜欢加一点在里面。给老丈人送礼,依然是自己出品的榨菜。他已经习惯了榨菜的味道,出差在外,行李箱里面一定有小包的榨菜。让他越来越惊喜的是,在全国大城市的大型超市架上,都能看到涪陵榨菜。他看着这一包 一包小小的榨菜,被人们从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放到购物篮里,带到四面八方。《人物素描》“做榨菜也是一种文化” 原本约在办公室的采访,周斌全改在了生产车间里。此前,我参观了榨菜博物馆。对这个气派的榨菜博物馆,周斌全无疑是骄傲的。做榨菜也是一种文化。他这样理解这个榨菜博物馆。靠着小小的榨菜,成就了周斌全身家过亿。    他是一个健谈的人,说起公司这10年来的跌宕起伏,用口若悬河来形容也不为过。   他是一个推崇品牌的人,认为传统特色产业一定要做品牌。   “品牌可以号召消费者,品牌可以带动价格,品牌可以跟竞争对手实现差异化。”   随着全国食品整顿的开展,周斌全又看到涪陵榨菜发展的契机。   “这是个好事情,加速这个行业的规范化工业化,行业规范了,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周斌全反复强调,做食品要像做药品那样认真规范。

查看
最新信息
Latest News
产品推荐
Product recommendation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办事处二渡村一组
邮编:408006
E-mail:sale@flzc.com
乌江榨菜
微信公众号
乌江榨菜
新浪微博
乌江官方旗舰
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