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龙跃海辞旧岁 金蛇纳福启新程 乌江2024年总结表彰大会暨迎春文艺汇演 在“福地”涪陵激情启幕 全国各地的乌江人远赴千里 共赴一场团圆 “一榨到底”知识竞赛 各部门派出脑力达人踊跃参赛 从专业到常识 从技术参数到诗词歌赋 一轮轮智慧碰撞 一次次火热比拼 群雄争霸 竞争激烈 敲响春天的战鼓 吹响“向新”的集结号 乌江人踏着红毯 齐心共进 向前奔跑 写下对自己的新年祝福 收获一份小小的幸福 回顾2024 我们奋力拼搏 不断超越自我 展望2025 我们向心而聚 向新而行 迎春文艺汇演 福宝萌娃欢乐开场 歌舞、小品、游戏轮番登场 电音DJ激昂澎湃 台上舞动青春 歌颂美好 台下开怀欢笑 尽情释放 新春有福利 好礼送不停 激动人心的抽奖 幸运大奖花落谁家 岁末常欢喜 今朝多胜意 乌江2024年总结表彰大会暨迎春文艺汇演圆满落幕 蛇年启新 宏图大展 祝乌江人新的一年——蛇舞虺虺, 前程螣螣,生活蠖蠖,事业蟠蟠,巳巳如意!...
祥龙跃海辞旧岁 金蛇纳福启新程 乌江2024年总结表彰大会暨迎春文艺汇演 在“福地”涪陵激情启幕 全国各地的乌江人远赴千...
1月4日-5日,涪陵榨菜集团2025年全球经销商大会在“世界榨菜之乡”——重庆·涪陵举行。大会作为第七届重庆·涪陵榨菜产...
乌江水碧,两岸峰青。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前行,“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重庆行第二站来到被誉为千里乌江第一城、中国绿色生态之乡的涪陵。 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涪陵,拥有依山傍水、江峡相拥的良好生态。图为秀美渠溪河。谭艳华摄 车窗外,翡翠似的江水让作家们一眼迷醉。据了解,近年来,涪陵区长江、乌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三峡库区水质持续改善。同时,以“榨菜之乡”、水下碑林“白鹤梁”等闻名在外的涪陵,也是工业强区。数据显示,2021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总量居重庆市第一。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涪陵,是怎么实现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的?在涪陵榨菜集团,采风团找到了答案。 采风团一行参观涪陵榨菜集团。余常海摄 涪陵榨菜是不少中国家庭饭桌上常备的小菜,更被很多重庆人做成了美味可口的佳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燕燕告诉记者,她不仅将榨菜视为小菜,更拿它用来炒菜、煮粥,融入了血液之中的日常。 采风团一行参观涪陵榨菜集团。余常海摄 然而,很多重庆人并不知道,鲜香脆嫩的榨菜,既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对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小的威胁。 涪陵榨菜集团总经理赵平告诉采风团,涪陵地处四川盆地和山地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空气湿润,水分充足,其独特的大雾环境为大面积种植青菜头提供了优渥的生长条件,使得涪陵拥有了制作美味榨菜的坚实基础。 采风现场。余常海摄 但与此同时,榨菜生产废水高盐、高化学需氧量、高氮、高磷,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据了解,涪陵区年产榨菜废水约200万吨,如不能有效处理,将影响长江水生态。 既要发展榨菜产业,也要保护好三峡库区一库清水。近年来,涪陵区将榨菜废水治理作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的重要举措,制定细化榨菜产业发展规划,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明确污染治理措施,创新制定行业排放标准,推动榨菜行业从传统作坊式、分散式生产逐步向集中、规范、绿色的生产方式转变。 采风团一行参观涪陵榨菜集团。余常海摄 一是制定收原料必须收废水等政策,全区投入近4亿元集中建设标准化原料腌制池16余万立方米,淘汰榨菜加工散户6000余户,规范收集处置腌制废水。 二是榨菜废水处理设施从无到有,全区投入近3亿元,建成榨菜污水治理设施45座(其中集中榨菜废水处理设施1座),榨菜废水处理能力达到1.5万吨/日,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三是榨菜废水处理标准从宽到严,加快推动榨菜废水除磷、脱氮等技改,积极参与全市榨菜废水处理标准制定,要求所有榨菜废水排放企业从2021年1月1日起严格执行新标准。 四是环境监管更实更严,开展榨菜行业精细化环境管理专项行动,建立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制定《榨菜生产企业整治技术要求》和《榨菜半成品加工户环保技术要求》,实行“五查一评”,进一步提升榨菜行业环境管理水平。 而涪陵榨菜集团作为榨菜生产企业的龙头,更是将绿色发展融入了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据了解,集团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将达标排放处理废水作为企业生产的底线,投入2.6亿元建成10个污水处理站,投入5000万元探索使用新技术,实现榨菜盐水回收利用。 涪陵榨菜制文化展。余常海摄 此外,集团还十分注重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改造,推动高质量发展。赵平告诉采风团,集团计划投资50亿元启动建设集智能工艺生产、大数据高效管理、特色工业旅游于一体,生产环境和谐、国际一流水平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中国榨菜城,力图打造中国食品智能制造的标杆、绿色生产的典范。 “表面上看它是特产,但没想到它跟我们的生态很有关系。因为好的水土才能孕育出好的青菜头,才能产出美味的榨菜。”“说起来,环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接触到了。”深入了解过后,作家们深切感受到了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 作家张远伦向记者表示,他将用好手中的笔,发挥文学的力量,将绿色环保理念传递得更广、更远。(来源中国环境报)
水果味的榨菜芯、养生功能的榨菜酱、速溶的榨菜汤、独特口感的榨菜酱,乌江发布创新榨菜产品布局未来榨菜;“轻盐绿”展馆清新淡雅,乌江品牌以新品类、新形象亮相;世界三大名腌菜生产企业签约合作,涪陵榨菜集团广交全球伙伴…… 2月20日,以“榨菜香天下 美好向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国际博览会暨2023世界榨菜产业创新大会,在世界榨菜之乡——涪陵开幕。乌江榨菜以创新产品发布探索未来榨菜方向,以“健康榨菜新标杆”之姿引领榨菜产业健康升级,“榨菜+”创新产品和健康榨菜成为本届榨博会不容错过的亮点。 发布“榨菜+”创新产品,为未来榨菜提供“乌江方案” “新消费时代之下,消费需求正在不断调整。‘精致’、‘健康’、‘多元’、‘便捷’逐渐成为未来食品的主流消费趋势。都说百姓餐桌无小事,对于最简单不过的榨菜,也正向着这四个方面演化,一步步描绘出未来榨菜的模样。”在榨菜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中,涪陵榨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斌全提出未来榨菜发展的愿景。 针对未来食品消费趋势,涪陵榨菜集团提出了“榨菜+”的研发理念,“未来榨菜的研发将围绕‘榨菜+’这一核心理念,以榨菜为核心及物质基础,向外辐射多品类、多功能,打造全新的榨菜产品,拓宽现有边界。”在世界榨菜产业创新大会高峰论坛环节,乌江榨菜发布了四款创新产品,包括“沁心脆脆”、黄精榨菜酱、榨菜速溶汤、乌江榨菜酱,以突破榨菜产品传统认知的创新思维,率先布局未来榨菜。 其中,“沁心脆脆”为一款榨菜+水果味的休闲榨菜芯产品,拥有荔枝、芒果、柠檬、菠萝四种风味,它的发布使榨菜突破了“咸”的传统口味,探索出更多口味可能,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口味需求;黄精榨菜酱是一款根据古方研制的榨菜+养生黄精的榨菜酱产品,它使榨菜在佐餐功能之外,探索出了健康养生这一新价值功能,是对未来榨菜健康化的创新;榨菜速溶汤则是榨菜+汤的美味速食汤品,它将使未来榨菜更加便捷化。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乌江榨菜创新产品发布会还发布了一款即将上市的重磅产品——乌江榨菜酱。这是一款“榨菜+豆瓣酱”的酱类产品,拥有多个产品口味。对这款新品,周斌全介绍道:“乌江榨菜酱可以解决许多食用需求,比如可以用来拌饭、下饭,搭配面食、面包等;在家里如果想做麻婆豆腐,可以用麻辣榨菜酱,想拌凉菜,可以用青椒榨菜酱,满足了方便、多元、美味的用户需求。” 这四款产品是乌江榨菜对传统榨菜的突围创新,也是对未来榨菜发展方向的大胆尝试。据悉,未来乌江品牌将不断满足消费者“健康、多元、便捷、精致”的消费需求,实现产品拓品类、拓人群、拓场景。 引领榨菜行业轻盐升级,率先构建未来榨菜健康化基因 本届榨博会开幕式在涪陵体育场举行,在众多参会的榨菜企业展馆中,乌江品牌具有高识别度的“轻盐绿”展馆脱颖而出,展现出乌江榨菜轻盐升级后的新面貌,提前打响了未来榨菜健康化的升级战役。 乌江整个展馆设计清新淡雅,遍布明快的绿色调,轻盐的标识醒目突出,与乌江品牌低盐健康的价值相契合,在众多场馆中别具一格。进入乌江展馆,首先引人关注的是入口处的《中国健康榨菜绿皮书》展览区。2022年7月乌江榨菜联合健康时报发布了《中国健康榨菜绿皮书》,提出了健康榨菜具有干净卫生的生产环境、智能先进的生产工艺、较低的含盐量等五大特点,为榨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在产品陈列区,除了乌江轻盐榨菜外,乌江轻盐下饭菜、乌江轻盐下饭酱、乌江酸萝卜鱼调料等产品悉数其间,这是近年来涪陵榨菜集团“拓品类、拓市场”战略的重要成果。自去年开始,乌江品牌在“双拓”战略上动作不断,“以榨菜为原点,复合拓品类,跨界拓市场,进行矩阵式发展”,乌江先后推出了下饭菜、下饭酱、休闲零食、复合调味料等相关产品,不断满足现代消费者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乌江品牌正在从“榨菜代表”向“佐餐开味菜代表”进行升级,“大乌江”佐餐开味菜格局已初步成型。 以全球视野发展未来榨菜产业,高效整合国际国内资源 除了产品创新,未来榨菜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国涪陵榨菜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为“世界三大名腌菜”,如何整合三大名腌菜资源一直是榨菜业界关心的问题。本次榨博会高峰论坛中,涪陵榨菜集团与世界三大名腌菜的其他生产企业进行了签约,未来将对酱腌菜在全球的推广进行多维合作。同时,为了让全世界更多人吃上榨菜,以涪陵榨菜集团为代表的榨菜龙头企业,与世界各地的海外经销商现场签订了出口订单,总签约金额超过7000万元,为涪陵榨菜出海创造了机会。 之于国内,新时代背景下,借势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是未来榨菜的另一条发展道路。为整合川渝两地榨菜、泡菜行业雄厚的科研、技术、人才资源,以涪陵榨菜集团为代表的川渝两地企业,就榨菜、泡菜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合作,并现场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书,为两地资源互补提供了支持。 “未来,我们将用榨菜+的思路,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满足新膳食主义文化趋势,即精致、健康、多元、便捷的膳食需求,乌江也将作为‘新膳食主义推动者’的角色,去推动榨菜产业和乌江品牌向前发展。”在进军未来榨菜的道路上,乌江的号角已经吹响,以“榨菜+”理念创新榨菜新品类、新口味、新场景,实现榨菜破圈突围,未来榨菜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12月23日,以“弘扬重庆传统美食文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主题的“2022重庆地标菜授牌大会”正式召开,活动向首批一百余家“重庆地标菜”企业颁发了奖牌及获选证书。 2022年重庆地标菜评选活动于今年4月开启,由重庆餐饮界知名专家、大师和高校教授组成的专家评委代表、媒体评委代表、大众评委代表和市、区县商务委代表,对来自全市38个区县的376道特色菜品进行集中评审,最终评出145道首批“重庆地标菜”。其中,由涪陵榨菜集团选送的乌江榨菜鱼、乌江榨菜炒肉丝,顺利从众多地方菜品中突围,入选首批“重庆地标菜”名单。 代表重庆味道 乌江两道地标菜出圈 地标菜不仅是一个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更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美食名片和饮食文化。它利用当地食材和独特的技艺打造而成,涵盖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独特风味、风土民情,同时还有着广泛的地域美誉度、社会知名度和综合影响力。乌江榨菜鱼和乌江榨菜炒肉丝,正是凭借其鲜明的重庆特色和国民认知度成功入选重庆地标菜。 榨菜鱼是长久以来一直是重庆涪陵的特色菜品,在川渝湘鄂等地流传颇广。这道菜鲜嫩爽口,香鲜开味,吃起来爽脆无比,而成就这种独特味道和口感的点睛之笔就来自乌江榨菜。乌江榨菜的原料是历经90天自然生长的青菜头,是一年仅一季的冬天蔬菜,在涪陵“高-低-高”马鞍形气候的影响下,其肉质肥嫩、质地鲜脆,和鱼搭配提鲜增味,口感丰富。乌江榨菜还含有15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加上鱼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堪称最佳营养组合。 而另一道乌江榨菜炒肉丝,则是知名度颇高的“国民菜”,在大多数川渝家庭和川菜馆,都少不了这道招牌菜。它原料易得,操作简便,咸淡适口,肥嫩鲜美,好吃又下饭,被称为“下饭神器”。伴随着乌江榨菜的热销,乌江榨菜炒肉丝也逐渐成为全国人民都喜爱的国民菜,仅需一袋乌江榨菜,再加上一些肉丝,就能制作出一盘美味佳肴,是人人都能上手的家常菜。 发力餐饮赛道 乌江调味菜显现市场潜力 据悉,这次入选重庆地标菜的乌江榨菜鱼和乌江榨菜炒肉丝,是由涪陵榨菜集团专注餐饮渠道应用的乌江调味菜烹饪而成。乌江调味菜是涪陵榨菜集团2022年全新推出的品类,拥有榨菜、萝卜干、豇豆、海带丝等多款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中央厨房下的餐饮连锁企业和团餐企业的堂食、外卖场景消费,还能满足连锁厨房后厨加工调味、食材烹饪等多种高品质需求。 乌江调味菜的推出,凝聚了涪陵榨菜集团进军餐饮消费端的雄心,是集团拓品类、拓市场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标志着乌江品牌正逐步从“榨菜代表”向“佐餐开味菜代表”升级。乌江调味菜还拥有着不俗的产品力,它拥有“国家榨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的技术支持,采用巴氏水浴杀菌设备,杀菌保质,承诺绝不添加任何非法添加物,而且大部分产品还响应现代人轻盐健康诉求,进行减盐处理,做到了美味与健康并举。 除了乌江榨菜鱼、乌江榨菜炒肉丝,在其他重庆地标菜中,如口水鸡、酸辣粉、卤水鱼、炒香肠,也看到了乌江调味菜的大量应用,足见其受欢迎程度。近期,乌江调味菜还联合潘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发了两道餐饮菜品——乌江榨菜韭黄炒鸡丝和乌江榨菜黑椒牛柳粒。据悉,开发这两道菜品之前,乌江和潘恋国家级技能大师的顶级大厨前后试验了5轮共计30余道菜品,综合菜品品质、餐饮应用前景、口味创新性、大众受欢迎度等多种因素,最终推出了现在的菜品,为乌江调味菜在餐饮端创新应用提供了示范。 在今年5月召开的“2022重庆地标菜评审大会”上,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被授予“重庆地标菜首席形象大使”的荣誉,展现出餐饮行业对乌江调味菜应用的期待,也是对乌江调味菜市场潜力的肯定。而在相关菜品入选重庆地标菜之后,伴随着乌江调味菜在餐饮端的发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乌江系的餐饮菜品出现在餐饮菜单上。乌江调味菜也将和众多重庆地标菜企业一起,向全国、全世界展示重庆美食名片、宣传重庆匠人精神,让广大食客了解并爱上重庆美食。
在重庆众多特色美食中,哪些是最能体现各区县美食文化的美食名片?9月20日,重庆市商务委官网开始公示2022年首批获选“重庆地标菜”名单,给出了答案——来自全市38个区县的145道地方特色菜品入选,成为首批“重庆地标菜”。 公示信息显示,这145道“重庆地标菜”主要出自餐饮市场主体、餐饮行业协会和食品企业之手,涉及鱼、鸡、鸭、鹅、兔、猪肉、牛肉、兔、面、粥、泡菜、凉粉、酸辣粉、火锅、豆花等诸多品类。 南山老幺泉水鸡。图片来源:老幺泉水鸡 重庆38个区县中,每个区县至少都有一道菜品入选。如万州区的重庆北三玖玖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万州大格格,黔江区的重庆市巴蜀印象餐饮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黔江鸡杂,涪陵区的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乌江榨菜炒肉丝,渝中区老四川酒楼的灯影牛肉等等。 据悉,“重庆地标菜”评选始于2021年。当年下半年,在重庆市商务委指导支持下,重庆美食文化发展研究会、重庆市食品批发业协会、重庆地标菜专业委员会和38个区县的餐饮、烹饪协会开始在各区县筛选特色菜品。经过半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从几千道申报菜品中筛选出376道精品菜。 枸杞牛尾汤。图片来源:老四川酒楼 今年4月19日,“2022重庆地标菜评选评审活动启动大会”举行。随后,重庆地标菜专委会组织全体评审专家,依据《重庆地标菜质量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和《重庆地标菜质量技术规范实施细则》对376道菜品进行初评,初步评选出272道基本符合团体标准的菜品。5月19日,重庆地标菜专家委员会全体专家对这272道菜品,按照菜品命名、饮食文化、原料调料、技法风味、安全卫生、菜品质量、经济价值等7个大项、29条小项,以打分方式进行评审。在此基础上,由重庆餐饮界知名专家、大师和高校教授组成的专家评委代表、媒体评委代表、大众评委代表和市、区县商务委代表,以会议评审的方式对这272道菜品进行集中评审。而后,再经过现场制作展示拍摄等流程,最终评选出145道“重庆地标菜”。 鼎盛飞龙鱼。图片来源:徐鼎盛民间菜 据了解,“重庆地标菜”是指重庆地理标志性菜品,包括名菜、名点、名宴、名小吃、重庆火锅、重庆小面,以及特色卤制品、酱制品、豆制品、腊味等特色食品。通俗来说,它是在国家地名规范制度和国家地名文化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当地食材、当地独特的技艺打造而成的具有原创菜品起源地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独特风味、风土民情,有着广泛地域美誉度、社会知名度和综合影响力的典型原创地方特色菜品。 重庆地标菜专业委员会主任王伟介绍,地标菜是一个菜系的重要组成和特色,是一个地方的城市美食名片和饮食文化代表。评选地标菜,有助于把“重庆地标菜”打造成世界美食名片,提升重庆美食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重庆建设国际美食名城,为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重要助力。 尖椒兔。图片来源:张记兴隆 接下来,重庆市商务委将推动相关各方努力把“重庆地标菜”打造成享誉世界的美食名片。同时,不断修订、升级重庆地标菜的各项标准,实施评选重庆地标菜、重庆地标食材、重庆地标调料、重庆地标菜餐饮名店、重庆地标菜示范企业、重庆地标食材示范企业、重庆地标调料示范企业、重庆地标美食街(区、镇、城)、重庆地标菜技艺传承人等工程项目,推动重庆地标菜科学有序发展,促进重庆地标菜质量技术标准化以及相关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推广。
榨菜也可以“减盐”,脱盐精准度可以控制在0.5%内……7月13日,人民网“透明工厂”系列直播走进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 在涪陵榨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斌全的带领下,由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武大靖,中国营养学会监事、四川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立实和消费者组成的观察团参观了乌江榨菜智能化生产车间,了解生产、加工、制作等各环节,并就榨菜生产的数字化升级、健康消费趋势对产品的转型作用等话题进行了互动、探讨。 “食品减盐与国民健康”座谈会于活动同期举行,张立实、涪陵榨菜集团总经理赵平和涪陵榨菜集团产品技术创新研究院榨菜研究所所长冉飒围绕食品减盐和工艺创新各自分享了观点。 智能化赋能产业升级 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榨菜这一传统行业正在从传统手工制造转向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并愈加重视产品的营养与安全,及生产质量管控。 在乌江榨菜历史文化馆中,周斌全指着一件件榨菜手工制具向观察团介绍道:“榨菜业的兴起可追至清末,其生产方式曾经以手工作坊为主。但是产业若要规模化发展,就必须告别小作坊的手作方式,实现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周斌全说,涪陵榨菜集团在2019年打造了业内首条智能化生产线,推动中国榨菜行业正式迈向智能化时代。 在智能化生产车间,全智能榨菜生产线有序运作,而中控室负责调度和安排整个车间有序生产。在直播过程中,智能化生产车间负责人、乌江榨菜涪陵生产基地白鹤梁厂厂长唐天国将中控室比作智能化生产线的大脑,在里面可以看到车间各应用系统生产的产能、质量、能耗、加工精度和设备状态等数据,与订单、工序、人员进行大数据关联、分析,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追溯与实时监控。“智能化专网和数据物联网,便于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各环节生产工序,确保运营状态的安全和准确”。 在座谈会上,冉飒也表示乌江榨菜生产线的智能化应用不仅实现了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监控,在各生产环节也助力提高了效率和产能。“切分环节智能化设备可以确保切分后产品形态大小一致、棱角分明、无粘连,符合产品的统一要求;在脱盐环节,三级线性脱盐设备通过智能化感应技术会自动调整水流速度,从而达到精准脱盐的目的;充氮保鲜、巴氏灭菌在智能化程序的把控下,减少人工干预误差,保证产品质量和口味的稳定、统一;机器人装箱码垛大幅提升了装箱效率,自动化立体仓库也节约了大量的劳动成本”。 “轻盐”顺应消费新趋势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其中指出要推进“三减三健”等专项行动。“三减”其中一项为减盐,很多食品企业对此展开了研究和实践应用。 在乌江榨菜的窖池厂房里,产品技术创新研究院产品经理何雨橙向观察团介绍,目前集团内共有256个浅盐窖池。“饮食减盐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为满足国民健康饮食新需求,集团围绕产品‘轻盐’进行探索,减盐首先从原料腌制环节开始”。 为满足消费者对健康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涪陵榨菜集团始终在以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道路上积极探索。“‘精准控盐’技术为产品控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冉飒提到,“这项三级线性脱盐工艺,可以将经腌制的榨菜原料的含盐量从8%降至1.5-5.5%。在脱盐过程中,通过高精盐度传感器、盐度大数据分析软件等控制技术,可以让乌江榨菜的脱盐精准度控制在0.5%内。” 张立实补充道:“腌菜类食物在腌制一到两周时,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这个时间段内不建议食用;之后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下降,时间越久含量越低,腌制两个月后已基本不能检出亚硝酸盐。”此外,在座谈会上,针对消费者如何选择低盐类食物,张教授给出四点建议:一看品牌,正常情况下正规品牌的食品,其生产各项指标都在国家要求的标准和限量范围之内;二看标识,大部分低盐产品会在包装上注明“轻盐”“低盐”字样,选购时一目了然;三看包装,如果产品采用铝箔充氮包装,大多为无防腐剂的保鲜工艺,意味着含盐量相对较低;四看产品的营养标签,注意食物中“钠”的含量并与类似产品进行比较。 技术革新助产品进阶 产品减盐意味着减少用盐量的同时,要实现不减鲜、不减味,这需要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完善的系统给与支撑。 据介绍,涪陵榨菜集团给企业的全系列产品都给出了“减盐30%以上”的目标,对企业研发部门的创新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对此,会上赵平解释道:“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尝试采用‘浅盐窖藏-加香渍制’的创新工艺。榨菜的原料是青菜头,我们把腌制时间达6个月以上的原料以窖藏方法进行储藏,并让窖池常年保持在15℃-25℃,以保证不用依靠加盐而达到保持原料榨菜品质的目的。此外,添加辣椒、花椒、八角等香辛料调味,在乳化辅料生产车间里通过浸提萃取技术提取香辛料的香味物质,实现口感增鲜且用盐更少。” 实现轻盐不仅需要原料窖藏、脱盐等前端环节发力,后期的保鲜、灭菌、包装环节也需协同推动,赵平认为,这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涪陵榨菜集团摒弃通过高盐或添加防腐剂的传统保鲜方式,尝试采用巴氏灭菌、氮气保鲜技术,以顺应减盐的时代需求”。对此,张立实在会上解释说,该生产线使用的新型巴氏灭菌工艺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有助于达到避免添加防腐剂的目的。虽然国家允许腌制蔬菜添加一定量的防腐剂,但是无防腐剂的食品对消费者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也可避免高盐保鲜,防止过量盐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今天的参观打破了我对榨菜的传统印象。产出鲜脆、轻盐的榨菜,不但需要有复杂、多元的技术加持,而且对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制定了高标准。生产榨菜也是一门学问。”武大靖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越发强烈,这对企业顺势调整提出了要求。“意识到消费市场的变化,我们首先升级产品,实现低盐的转变;同时升级工艺技术,推动产品实现减盐的目标。此次带领大家参观,无论是智能化生产线带来的高效生产作业,还是精准控盐工艺的应用,最终希望这些现代技术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的消费选择。”在周斌全眼中,如何以科技创新促进产品健康转型,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集团去探索。